温州网讯 台风过境,洪水退去,我市城乡供水工程不同程度受损。据调查,全市247个农村饮用水工程受损,主要集中在永嘉和乐清,20多万农村人饮用水困难。为了让人们在灾后喝放心水,为清洁提供便利,近日,全市各地的水利抢修队员争分夺秒地修复饮用水工程。截至昨晚7点,我市灾区供水已基本恢复。人们打开水龙头,可以喝干净放心的水。
永嘉:爬悬崖找水源4天,修复149个项目
永嘉县农饮办技术人员陈盘龙身穿红色背心,在陡峭的岩壁上用手脚攀爬,四周是潮湿的岩石。它的惊险程度不亚于攀岩!
这段收获了无数网民称赞的短片来自陈盘龙同事的拍摄,记录了8月11日他们在山早村爬悬崖和寻找水源时的普通和非凡场景。
陈盘龙告诉记者,当地饮用水工程的破坏比预期的要严重。找到新的水源是通水的前提。因此,他找到了山早村党支部书记徐文海带路,涉水泥水,爬山坡,选择调查应急水源,建设临时管道。来回调查了三次,最终决定修复一个水质好、水量最好的水源。
在陈盘龙看来,视频里令人“倒吸了一口凉气”的险峻,其实是工作常态。“几乎所有同事都是这样干活的,我只是刚好被拍下来。”他告诉记者,从“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”到去年启动的“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”,农饮水工程水源基本都是山泉,而水源地也多在山区,因此,对于水利人而言,爬山早已是习以为常。“最不容易的是铺设管道,要负重爬山”。
为了节省抢修时间,陈盘龙和他的同事们在调查水源的同时,另一个工作组进入村里修复输水管网,对损坏的管道进行调查和修复。11日14时,受灾严重的山早村主水管供水成功修复。17时,村文化礼堂大面积输水管网全部修复通水。对于管网损坏严重的区域,设置了应急集中取水点。到昨天,全村居民家家户户都恢复了通水,后续计划在40天内完成升级建设。目前,山早村新建供水站厂区的设计方案已经出台。建成后,村民可以喝稳定的好水。
本次台风导致永嘉岩头、枫林等3处乡镇供水工程和149处单村工程受损。连日来,永嘉县水利局副局长谢静带领县农饮办,联合设计、水务,卫生防疫等单位第一时间奔赴各受灾点一线,实地开展水源踏勘、管网修复、设备安装、水质检测等工作。8月13日下午6时,岩坦镇金竹溪村已经恢复应急供水。谢静告诉记者,该村是本次台风中全市最后一个未通水的受灾村,这也意味着永嘉乃至全市在受灾第四天,已基本恢复正常供水。
乐清:石门潭三壮士在冰冷的溪流中浸泡了5个小时
乐清大荆、雁荡等镇的用水主要来自荆雁水厂。12日,水厂恢复供水后,由于灾后需要清理用水,用水量急剧增加。
需要临时增加取水口!但水源石门潭洪水未退,水流湍急,水位高于腰部,机械无法工作。
这时,乐清供水集团抢修人员林龙宝、金建静、李振涛一言不发。他们脱下衣服,钻进冰冷的小溪,紧急处理取水口,浸泡了5个小时。他们的同事开玩笑说他们是石门潭三壮士。
当时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往下走。我们三个水性好,先抢了。林龙宝告诉记者,刚下水的时候,真的在冰冷的小溪里抖了三次。三个人游到取水口后,为了防止被湍急的小溪冲走,他们互相扶着站在水里,轮流潜水。为了准确地将160mm直径的管道连接到主管身上,三人从当天下午15:00到当晚20:0长浸泡在冰冷湍急的小溪中。
然后,拉紧急灯,三个人继续工作。为什么这么急?林龙宝说:水量不够,就意味着有些村民家停水。
在这三个人中,李振涛是一位两个月后退休的老同志。五个小时后,他的年轻同事上岸休息了一会儿,但他一泡在水里,没有上岸一会儿。后来,他麻木了,感觉不到冷。李振涛说不冷,晚上上岸后,他发现身体和脚都肿了。
当晚,当三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,荆雁水厂的日供水量达到了100万吨。大荆、雁荡、南塘、清江、芙蓉区居民用水恢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