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在工程师们看来,安全AI的技术之力,不仅能解决疫情防控的危机,也在化解人们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恐惧。
网商君
直到航班落地,书芮才知道同机有武汉籍乘客需要排查,5天后他开始反复发高烧。
大年初一这天,南歌带着妻儿离开襄阳的丈母娘家,硬卧车厢里,他搂着孩子15个小时没敢合眼。
荆州人尘埃按惯例把父亲接到杭州过年,一家人被隔离两周之后,老人至今还没出过楼门。
湖北、疫情、隔离……除了这些相同的关键词,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:阿里安全工程师。
经历了恐慌、高烧的反复之后,他们比常人更深切地感知到病毒带来的究竟是什么,也更能深刻体会“安全”二字的意涵。
被隔离在家时,他们觉得控制疫情最重要事就是不出门。但随着复工季来临,人群更需要安全流动。
他们决定干一件事:从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出发,试着为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力量。
不期而遇的疫情隔离
1月29日下午1点20分,吉隆坡飞往杭州的D7302在萧山机场降落。
书芮从座位上起身就听到通知:“所有人不能下飞机”。
他一时有点懵。
两个月之前,书芮就定好了1月21日去巴厘岛的机票,忙碌了一年的他想带全家人出国过年。
出发的前一天,看到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,确定“新冠病毒确定人传人”的消息后,书芮心里有点慌,但想着只要不去湖北,风险应该没那么大。
于是,书芮按原计划带着家人去了巴厘岛。在忐忑中度过了春节假期,他带着家人从吉隆坡中转、降落杭州。
在机舱里等待的时候,书芮习惯性的在手机里刷有关疫情的新闻,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:1月27日,亚航航班落地西安后才为机上19名武汉籍乘客测体温,此前未做任何防护说明遭到质疑。
书芮突然有种感觉,自己一家人的处境和媒体报道的情况极其相似。
等待了5个多小时之后,乘客们被获准走下飞机。这时候书芮才知道,他们的机舱内也有16名高危人群需要排查,其中包括武汉籍的乘客。
回到家中,书芮和主动向社区申报了情况。在团队的钉钉群里一问,同事尘埃一家早已被隔离近一周。
同样是安全工程师的尘埃,在杭州已经定居10多年。1月20日,他的父亲按惯例从湖北荆州老家来杭州过年。
3天后,浙江省启动了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。社区在排查信息后,一家人开始居家隔离。
痛苦经历萌生的创意
尘埃和妻子都是湖北人,很多亲戚朋友仍然身处湖北。尽管没有人被感染,但相隔千里仍然不免时刻挂念。
17年前非典爆发时,书芮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,学校被封闭管理、不能回家的记忆还未走远,当年班上40名同学,如今有半数留在了武汉。
两个身处隔离期的人都觉得,自己应该能用自己的专业做点什么。
2月1日,阿里安全天眼工作室负责人铁匠在钉钉工作群发了一条消息:能不能把能力应用到一些公共场景中,用无接触的方式减少感染风险?
这个想法立刻得到团队成员的响应,同处隔离期的南歌,对此更是深有感触。
他是大年初一连夜从襄阳返回杭州的。
南歌的妻子是湖北襄阳人,夫妻二人1月20日带着两个孩子回到襄阳陪岳父母过年。
眼看着疫情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。23日凌晨,武汉封城的消息一出,他坐不住了。
“我跟老婆商量大年三十晚上连夜走,但被岳父母劝住,最后决定大年初一早上坐飞机走。”南歌说,在去机场的路上得知所有航班全部取消,迅速改买了火车票。
火车是公共场所,车上有没有被感染的人?南歌和妻子一路未眠,尽可能的给两个孩子做好防护,经过15个小时的颠簸,第二天凌晨5点到达杭州。
也正是在火车上惊恐的一夜,让他感知到在公共场所提前发现、预警高危人群的重要性。
回到家后,南歌发现物业、保安都很尽责,但小区安排众多人力防控疫情,同样有交叉感染的风险,“如有自动化识别工具,意义就很大。”
因疑似感染被送入院